需求内容:以电性能一致性和安全性为核心的电芯制造水平提升
技术目标:希望能够带领团队围绕以电性能一致性和安全性为核心的电芯制造水平展开科研攻坚和成果转化,通过先进的工艺、自动化的设备、严格的生产环境管控、ISO国际标准的生产质量管控体系以及高效的公司人员管理水平来提升电芯制造水平,提高电芯一致性和安全性。 重点是全面整合公司内外优秀资源,以捷威动力现有的软包电池制造技术为基础,借鉴行业内外先进制造工艺设备,以电性能一致性高和安全性高的产品落地为导向,打造具有优秀电芯制造水平的团队。
需求内容:以项目开发形式按照里程碑节点控制过程质量,分阶段实施研究任务。
技术目标:现状:目前我司排量在80CC以内的小型四冲程发动机,在42度左右环境温度的高温环境下持续测试,机油消耗量偏大,基本在5-6ml/H,机油温度持续在140度左右,为了改善发动机高温动力性能,想将发动机的消耗量稳定控制在2ml/H以内,机油温度控制在120度以内。 需求:1、整体润滑系统CAE仿真分析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润滑油在发动机内部的流向和分布。 针对关键技术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指导设计优化。 发动机冷却系统CAE仿真分析数据,可以清楚的了解发动机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40度高温环境下,机油润滑可靠且消耗量控制在2ml/H以内,机油温度≤120℃
需求内容:汽配工具用合金线材球化退火对球化率,球化等级要求高,要求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开裂等缺陷 2、在球化率球化等级达到要求的同时,不能增碳,确保后续生产工件过程中不会开裂,严格控制脱碳,使工件热在后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达到要求 3、球化退火过程中保证材料各处一致性良好
技术目标:CrMo合金材料球化退火加工过程总脱碳<0.05mm,全脱碳<0.02mm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汽车智能前脸发光、交互图案无法精确镭雕等问题; 2、背景及应用领域: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具有发光功能的外饰件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未来大部分发光产品,具有选择性发光、智能交互功能,并且对于发光与不发光区域的轮廓度要求高(精度0.1mm以内);这种情况下,通过视觉导航镭雕实现精确发光图案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技术难点:①现有镭雕技术达不到0.1mm精度要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最终设备系统成本不超过500万;②系统生产节拍不超过5分钟;
需求内容: 1、选择性电镀涂料 技术问题:开发兼容ABS三价、六价铬电镀和PC的涂料 应用领域:紧跟汽车“四化”的发展方向,开发智能外饰件,主要应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光格栅。 2、不锈钢涂层 技术问题:开发低成本的不锈钢涂料,满足黑色(哑光黑、亮光黑)、透明色(哑光银、亮光银)的外观要求。 应用领域:降低汽车零部件成本,主要应用是中高端乘用车的汽车门框饰条。 3、镜面喷涂 技术问题:开发低成本的镜面涂装工艺,满足塑料电镀件的外观和性能要求。 应用领域:降低汽车零部件的重量和成本,主要应用是中高端乘用车的汽车门框饰条。
技术目标:1、选择性电镀涂料 技术难点:解决电镀保护漆咬蚀PC导致底漆开裂的问题,开发满足乘用车汽车外饰件外观和性能要求的涂料。 主要经济指标:涂料性价比高,涂料成本低于300rmb/kg。 2、不锈钢涂层 技术难点:由目前的电泳+3C2B工艺的四层涂装改为三层或者二层,开发满足乘用车汽车外饰件外观和性能要求的涂料。 主要经济指标:比公司现有电泳+3C2B涂装工艺成本降低30%以上。 3、镜面喷涂 技术难点:目前开发的涂料难以达到电镀件的外观和性能标准,亟需开发满足要求的镜面涂料和涂装工艺。 主要经济指标:与市场现有标准六价铬电镀件的生产成本接近。
需求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激光雷达罩低温结霜导致功能失效等问题; 2、背景及应用领域:为保证激光雷达在雨雪等天气下可以正常使用,需要激光雷达罩具有加热除霜的功能,目前市场上的激光雷达罩基本无此项功能。个别拥有此项功能的激光雷达罩一般采用加热丝方案或ITO镀膜方案,加热丝方案存在有加热丝的区域,激光无法穿透,影响探测精度,且加热丝方案制程复杂;ITO方案存在ITO镀膜需要对PC基材的镀膜面进行硬化处理,降低了合格率,且ITO镀膜需要在150度以上进行高温处理后,才能更好的稳定,PC材料不耐150度高温;因此需研发一种具有激光高透过率且低方阻的透明导电功能油墨,可以在激光雷达罩上使用;
技术难点:①905nm红外透过率88%以上;②方阻80欧姆以内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油墨成本不超过15000RMB/公斤
技术创新需求主要内容 原有技术: 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汽车空调装配生产线装配后,需对空调总成产品各关键尺寸进行位置度检测,传统检测方式是使用机械式位置度检具,其开发周期长、不能实现100%在线全检、检测过程人员劳动强度大、检测节拍长,不能满足汽车零部件行业对高质量、短开发周期、低劳动强度的发展需求。 现有技术: 拟使用6关节机器人、相机、光源、控制器,实现机器人视觉检测。以上硬件均为标准件,其采购周期较短,因此大大降低了开发周期。将该检测系统以检测工位形式在空调装配生产线中,实现在线100%检测、满足产线节拍、无人全自动检测。 使用机器人视觉检测技术检测汽车空调,其检测系统精度,位置要求0.1mm以内,检测节拍50 S以内。汽车空调大致可以认为是六面体,其A、B、C基准在其中一个面内,需要检测其余5个面内的被测特征相对于基准的位置度要求。因涉及到被测特征不共面,同一视角下相机无法用一张照片来捕捉被测特征。因此,需要利用机器人不同姿态拍摄不同角度照片,检测基准需要转换,需在软件中进行算法的开发。该项目的关键技术难点,该算法计算出结果必须能够满足检测精度要求0.1mm以内,同时,整个检测过程要满足产线节拍要求50 S以内。 2、研究开发前期基础 目前,汽车空调位置度检测研究没有合适的合作单位,建议技术开发路线,通过搭建研究试验检测模型,模拟实际测量过程,进行检测算法的开发,以实现检测精度、检测节拍的验证。技术突破后再进行实际产业化开发工作,最后进行产业成果的推广。
技术目标:1、硬性指标(如:具体参数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 检测精度:0.1mm 检测节拍:50 S
2、选择性指标(如: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的指标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
新能源动力电池模组与电池包装配线、新能源汽车电动机装配线、工业机器人后市场服务平台、工业机器人预测性维修系统
技术目标:新能源电池与电机生产线 (1)基于安全PLC的模块化控制系统 (2)机器人激光焊接实时定位跟踪系统 (3)自动化生成CAD图纸与PLC代码技术 (4)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技术 (5)生产线虚拟调试技术 l 预测性维修系统与后市场平台 (1)在线监测实现7*24h运行; (2)可以对接国内外8种以上主流工业机器人; (3)最高支持10万以上个人和企业信息的登录; (4)最多支持200人同时在线访问。